打造“三队一会”治理品牌——信丰县大桥镇积极探索“网格化+老兵”乡村治理新模式

0 Comments

  退役不褪色,转身再出征。在信丰县大桥镇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处处可见这么一群人,他们走进学校宣讲基层治理、红色故事;他们深入家庭开展矛盾调解、化解纠纷;他们防洪抢险,他们扶危救困、温暖人心……他们就是大桥镇退役军人群体。他们脱下军装,变身“宣讲员”“矛调员”“突击员”,从保家卫国到基层治理,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一颗红心。

  大桥镇辖6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2.2万,现有退役军人328人。近年来,该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网格化治理为契机,积极探索“网格化+老兵”治理模式,倾心打造老兵宣讲队、老兵矛调队、老兵应急队和老兵互助会“三队一会”治理品牌,引导广大退役军人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为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注入了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开辟了新路径。该镇连续多年获评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乡镇、全市“七五”普法先进乡镇、全面依法治县优秀单位、平安信丰建设工作先进乡镇和信访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老兵宣讲队:甘当“播种机” 薪火相传扬正气

  “结合退役军人工作实际,考虑到这个群体都受过党的教育,经历过部队的淬炼和思想洗礼,信仰坚定、精神高尚、意志坚硬,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传播红色基因的重要力量,我们镇早在3年前就成立了‘老兵宣讲队’,助力扬正气、聚民心、促发展。”大桥镇负责政法的同志说。

大桥镇退役老兵在协助派出所开展禁毒与反诈宣传。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歌声响彻信丰县大桥中学夜空。5月11日,在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中,该镇老兵黄珍平领着全校800余名师生一齐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据了解,2020年5月,该镇在全县率先成立“老兵宣讲队”,在该镇89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袁源湖倡议下,曾荣获“国际一级劳动勋章”抗美援朝老兵张居贤、多次立功受奖的老兵钟为明、黄珍平等人主动加入,成为“宣讲队”义务宣讲员。2022年6月1日,“老兵宣讲队”成员袁源湖在该镇竹村小学给孩子们上了第一堂课,拉开了老兵红色宣讲的序幕。

  此后,“老兵宣讲队”成员经常深入开展进机关、进单位、进校园、进企业、进警营、进社区、进乡村等“七进”活动,以“老兵”身份、从“老兵”视角、用“老兵”语言,采取专题讲课、交流互动、军趣体验等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讲述从军经历和亲身感悟,宣讲党的理论、政策法规、基层治理、英烈故事等,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老兵矛调队:勤为“矛调员” 多元解纷促和谐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有些“家务事”,这个“老兵矛调队”还真能“断”。4月29日,信丰县大桥镇青光村营下小组村民小组长黄邦进反映其所在村小组的水渠途经大桥村陈公坑小组,被该小组沿线村民占用,严重影响营下小组村民1000余亩农田、蔬菜大棚灌溉,造成双方激烈的矛盾纠纷。了解此事后,该镇退役老兵赖陈彬主动请缨参与调解此信访案件,积极组织两村小组村民代表沟通协调。经调解,大桥村陈公坑小组村民通过改道取水,不再占用水渠,双方矛盾纠纷得以平息,有效防止了两村小组400余户村民矛盾冲突激化,为大桥平安建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只是该镇“老兵矛调队”调解案例中一个缩影。

  该镇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乡村网格化治理,充分挖掘退役军人调解矛盾纠纷能力和本村“活地图”“百事通”等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主动对接,合理引导,组建“老兵矛调队”,成立“老兵调解工作室”,明确老兵调解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创造性地将“兵味”融入网格调解体系,打出退役军人参与网格化社会治理的一记重拳,切实提升乡村治理力量和治理水平。自“老兵矛调队”成立以来,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685起,调解成功各类矛盾纠纷1656起,其中重大矛盾纠纷21起,调解成功率达98%,为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人民调解战线的一支生力军。

  老兵突击队:争做“守护神”忠诚应急护民安

  无论是传播红色文化、践行“枫桥经验”,还是在应急处置前沿……他们总是闻令而动、向险而行。

  2020年初突发新冠疫情,该镇12名年轻退役军人主动请缨参加疫情防控行动,仅一周时间,就有110名退役军人踊跃参加,在全县率先成立“老兵突击队”,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参与抗击疫情。

  “着火了,着火了,快救火啊!”正在野外巡查的老兵突击队成员邱志军对着乡亲们喊。今年3月13日中午12时许,该镇八家村秀段上屋小组一老人家私自烧塘坎引起火情,正在野外巡查的老兵突击队成员邱志军对着乡亲们喊并及时向镇村报告,由于发现得早,报告处置及时,火情20分钟被扑灭,未发生大的损失,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据了解,“老兵突击队”还常态化积极参与到防洪救灾、治安巡逻等急难险重任务150余人次,多人被评为“优秀治安辅警”“优秀森林防火巡查员”“优秀义务普法员”等先进个人,事迹受到当地群众和网友的一致好评,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老兵互助会:搭建“连心桥” 互帮互助暖人心

  “咱们当兵的事有人管、有人帮,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人般的关心和温暖!”信丰县大桥镇竹村村河岭坑83岁退役老兵张集仁对前来慰问的大桥镇老兵互助会成员激动地说。

  2020年5月,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指导下,退役军人服务站面向现役军人、复退军人、军属和预备役等群体,打造帮扶解困、政策解读、职业发展、学习教育、致富创业、荣誉展示、文化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温馨“老兵之家”,成立“老兵互助会”,通过“开展一次走访、进行一次慰问、敬上一个军礼、拉上一会家常,帮助一次困难”等五个一活动,为困难退役军人家庭送去温暖、送上关爱。据悉,自“老兵互助会”成立以来,筹集社会人士、爱心企业捐款3万余元,看望慰问困难老兵、军烈属、退役军人家属子女39人次,送去慰问金、物资1.7万元。

  “老兵互助会”不仅是退役军人的“传声器”“稳压器”“取暖器”,还是就业创业的“孵化器”。据了解,“老兵互助会”通过“老兵帮新兵、老手牵新手”,在就业创业、“二次充电”、素养提升等方面给予退役军人帮扶,让他们成为就业“好能手”、创业“生力军”、致富“带头人”。该镇八角村老兵邱志军带领退役军人大力发展110亩红薯基地,成为“一村一品”扶贫产业,把红薯远销省内外;该镇大桥村老兵施明书带头自费建设拱棚种植食用艾草,聘请多户手艺好的农户在其家中生产艾米果,带动群众走上致富路;该镇青光村“兵支书”孔有宝带领全村发展致富,荣获县“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被评为县“乡村振兴综合考评‘奔跑村’”。(张元兵 吴董林 文/图)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友情链接